民族教育研究简介
本站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民族教育研究》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
《民族教育研究》(CN:11-2688/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杂志文章特色
1《民族教育研究》标题文章标题务求简明扼要,以反映论文主题,一般不超过20字,避免使用副标题,避免在标题中出现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英文标题与中文相吻合,除连词、介词及冠词外,词的首字母大写。
2《民族教育研究》作者与单位文章作者的署名人数及顺序由作者自定,但要求文稿无知识产权争议问题,所有署名作者对文稿署名认可。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并分别注明所有作者的单位、城市和邮政编码。
3《民族教育研究》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前须有200~300字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能够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并重点提示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在中、英文摘要下方分别列出中、英文一致的关键词3~8个。
4民族教育研究脚注来稿首页注脚处注明论文资助的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或/和通讯作者)。基金项目包括课题来源、名称及基金代号;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民族(汉族可略)、职称、学位及所从事专业方向。
5政治方向正确,主题积极向上;须为原创且尚未公开刊载,勿一稿多投。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民族基础教育研究,教育人类学研究,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际中文教育”专栏,汉语国际教育研究,民族语言教育研究,语言教育研究,民族心理与教育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研究,国外民族教育研究,其他,双语教育研究,国际汉语教育研究,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研究,消息,教师教育研究,学术专题: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跨文化国际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民族地区语言教育规划研究,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研究,国外教育研究,民族艺术教育研究,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研究,“十四五”专题:教育评价与改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特约稿,民族教育与文化研究,民族教育心理学研究,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专题研究,民族心理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专题,学术专题: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民族教育扶贫研究专题,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改革开放40年民族教育发展,跨文化教育研究,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专题研究,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研究,边境地区基础教育研究,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汉语国际传播与跨文化教育研究,特别策划:民族团结教育,民族预科教育研究,教育社会学研究,特别策划:藏族教育专题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特别策划:边境民族教育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教育研究,学术专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特别策划:“意识三态观”与民族教育研究,统编教材研究,特别策划:改革开放40年民族教育研究,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民族语言与教育研究,民族区域教育发展研究,性别教育研究,民族心理学研究专题,民族文化教育研究,民族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民族语言文化教育研究,国际跨文化教育研究,学术专题:教育与反贫困,社区教育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国外民族教育政策研究,新时代民族教育思想专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校庆专栏,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研究,内地西藏班(校)教育研究,学术动态,特别策划,教育改革与评价研究,教育人类学,预科教育研究,民族学前教育研究,会议简讯,研究述评,小知识
摘要:本文基于质性研究资料,探讨了制度与文化增能影响下,藏族学生突破经济、文化及体制身份等多重弱势阻碍,成为重点大学优等生的成功实践。制度增能背景下,通过开拓多元教育路径、提供教育经济支持以及适当降低入学门槛等,为少数民族争取教育机会提供了制度保障,获取了他们对制度的信任。文化增能策略中,族群文化和地域文化被充分运用,成为学业成功藏族大学生的文化跨界资本。
摘要:"学会认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未来教育"四大支柱"之一,并主要表现为学会学习、学会认识自己和学会认识环境。调查显示,内地西藏班初中生在"学会学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掌握了学会学习的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会认识自己"方面,他们有着较强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能清楚认识自己的优点等;在"学会认识环境"方面,他们既能认识西藏自然环境的独特性与脆弱性,又能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不仅如此,他们在学会认知能力上的表现并不因性别、父母民族构成、职业构成而呈现显著差异。这表明,内地西藏班在办学30年后取得了积极的教育成效,将较好地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摘要:以藏区S小学和汉族聚居区J小学为样本来源地,采用标准化量表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对藏汉小学生欺凌行为发展趋势及成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汉族小学生欺凌行为较6年前显著下降,而藏族小学生欺凌行为有所上升。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学校)、家长的多元化教育手段和积极有效的家校沟通是欺凌行为的有效干预源。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家长对欺凌行为的机械化制止与情感教育缺失可能成为欺凌行为循环的诱发因素。
摘要:本文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问卷对青海藏区438名寄宿制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寄宿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在年级、性别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建议构建教师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预防和干预寄宿制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藏区寄宿制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逻辑起点是学科建设中要解决的理论起点问题,它可以确定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方向和路径,并为学科理论与实践建立联系。本研究立足于确定民族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现实需求,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通过合理性分析和意义阐释来剖析民族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从而揭示出民族教育学有别于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逻辑起点即"身份关怀",这也是民族教育实践得以存在和民族教育学科理论建设的起点。
点评详情